李璠 中國光大集團信息科技部總經理兼光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光大集團高度重視數字金融為行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新契機。通過加大科技創新,加速推動業務線上化、移動化、開放化,加快數據驅動營銷、服務、運營及風控的智能化,以深化金融數據要素應用為基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賦能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更好地助力數字經濟提質增效。
來源 |《當代金融家》雜志2022年第9期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正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而數字金融作為金融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為推動金融行業轉型升級,更好服務數字經濟帶來了新機遇。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邁入新階段
當前,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9.8%,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連續數年穩居世界第二。特別是隨著數據成為新型生產要素,數據資產化逐步深化探索,數字應用日益廣泛,數字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穩定器”“推動器”的支撐作用更加明顯。
數字經濟的發展,從多個維度帶動生產、生活和社會治理的升級變革。從生產看,2021年全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1.3%和74.7%,比2012年分別提高了30.7和25.9個百分點,數實逐步深度融合,數字技術有力促進制造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從生活看,2021年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32億,電子商務交易額和移動支付交易額已居全球第一,移動支付、電商網購、在線社交、遠程會議等新模式讓居民日常生活更加數字化、智能化。從公共治理看,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電子政務在線服務指數全球排名第9位,“掌上辦”“指尖辦”等數字政務平臺已成為各地政務服務的標配,真正在向“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目標邁進。
隨著數字經濟的范圍擴大和模式升級,金融行業也正在迎來重要的數字化轉型契機,特別是隨著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不斷向金融行業滲透,與數字經濟高度契合的數字金融應運而生,并逐步成為服務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引擎。
數字經濟驅動下的數字金融四大創新趨勢
從廣義上講,數字金融是金融的數字化轉型,通過ABCD(AI、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與傳統金融服務業態相結合提供新一代金融服務;從狹義上看,數字金融是指金融行業利用新興技術,深挖數據價值,以數據驅動業務發展與創新,實現精準營銷、智能風控、智慧管理、精細化運營等功能。數字金融本質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以金融服務核心,為產業端和消費端等市場主體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資金信用融通,服務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數字金融在推動金融服務場景化、產業化,強化信用風控和實現生態互聯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呈現出以下四個趨勢。
一是數字金融打造場景服務新模式,讓金融服務無處不在。數字技術和金融行業的深度融合,推動了數字金融進程,金融服務從“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為“以場景為中心”,通過開放銀行等模式,讓金融與衣、食、住、行等客戶消費場景變得更加緊密融合,讓金融服務變得更加便捷,提升客戶體驗,增強客戶獲得感。通過場景金融向各行業輸出金融創新服務,并用技術賦能數字生態圈多方參與者,不斷助推生態革新升級,以此實現“讓金融嵌入場景,服務無處不在”的美好數字生活愿景。
二是數字金融服務產業升級,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隨著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發展,數字金融將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打造信息互通、信用互享、交易引流、生態互補的創新型產業新模式,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推動各產業跨界合作,著力提升客戶共享、場景融合、服務創新、數據驅動、資源整合能力,并將支付結算、網絡融資、保險等綜合金融服務嵌入其中,從而加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助力產業升級發展。
三是數字金融全面提升風控能力,強化信用體系建設。風險管理是金融的核心。而數字金融依托大數據等相關技術,通過對多維度海量數據的智能建模、分析和處理,建立數字化、智能化的信用風控體系,并帶動風控能力的優化升級。從個人客戶來看,通過多維度畫像,可提升對客服務效率、差異化定價和智能風控能力;從企業客戶來看,通過多方數據借助信息鏈可實現企業數字信用自證,告別依賴抵押、擔保等第二還款來源的傳統模式,持續發揮信用在生態體系內的作用,更好服務產業鏈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推動全面信用數字化革新。
四是數字金融發揮生態連接作用,實現互聯互通。當前,金融機構正通過綜合金融、產融結合,打造跨行業價值鏈閉環,通過將金融服務深度融入G端、B端、C端相關場景,建設全客戶、全渠道、全領域、全場景、全服務的數字金融生態體系,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為客戶提供全面便捷的“一站式”服務,開放創新產品與服務,形成生態化數字服務模式。
在這些過程中,數據作為關鍵的生產要素,為數字金融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由于數據覆蓋范圍廣泛、數據量巨大、類型多樣、關聯關系復雜,且涉及個人隱私數據和敏感數據。近年來,金融機構雖然積極探索,但在數據治理機制、數據共享、數據應用和數字化人才培養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在數據治理方面,數據采集標準尚未統一,數據權屬界定不清,針對數據安全保護的技術研發不足,數據的保護與治理機制仍不完善。二是在數據共享方面,金融行業數據共享通常面臨“不能共享”“不會共享”“不敢共享”“不愿共享”等難題。三是數據應用方面,數據相關創新技術尚處于發展初期,數據應用不充分,數據基礎設施不健全,對數據要素的高效流通及價值共享造成了一定的挑戰。四是在數字化人才建設方面,與龐大的業務需求相比,國內數字化人才總量偏少,特別是兼具前沿數字技術與業務經驗的業技復合型人才匱乏,遠不能滿足當前數字化轉型需求。
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發揮數據價值,使其成為驅動新經濟的增長引擎,是數字金融發展應該重點思考的方向。
光大集團數字金融的探索與實踐
光大集團高度重視數字金融為行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新契機,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將“光大所能”和“國之所需”“民之所盼”緊密結合。同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中國光大,讓生活更美好”為愿景,積極推進“敏捷、科技、生態”戰略轉型,促進落實“做精金融,做優實業”戰略目標。通過加大科技創新,加速推動業務線上化、移動化、開放化,加快數據驅動營銷、服務、運營及風控的智能化,以深化金融數據要素應用為基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賦能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更好地助力數字經濟提質增效。
一是做好數據治理與合規共享,推動數據價值提升。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作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關鍵生產要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也是促進產業升級的關鍵因素。金控集團有數據融合、數據共享的強烈需求,其擁有的信息及數據具有金融屬性多元化和數據海量化的特征,通過多機構間數據要素的互聯互通能夠帶來更多價值。因此,做好數據治理與合規共享,才可實現價值創造最大化。光大集團在數據治理框架、數據協同方案、數據安全保護和數據信任機制等方面都進行了設計,在數據權限控制、數據加密存儲等傳統數據安全處理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創新技術應用。積極采用聯邦學習、零知識證明等隱私計算技術、健全客戶畫像等手段,實現客戶價值深度挖掘,在銀保、銀證客戶遷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結合集團內、外部數據進行風險聯合建模,根據風險評價輔助判斷以提升風險管控能力,保障數據安全,賦能數據價值提升,助力金控高質量發展。
二是數字賦能多場景應用,助力美好數字生活。
光大集團積極圍繞“金融+場景”新模式,讓金融與消費場景得更加緊密融合,讓金融服務更加便捷。為聚合優質資源,集眾智,合眾力,整合集團財富管理和民生服務領域的優勢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光大科技建設并運營“光大云生活”超級App,平臺目前已對接集團成員企業多項優質產品與服務,初步實現產品場景聚合。為順應教育行業數字化升級需求,打造推出“智慧教育”平臺,助力提升校園生態的移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目前平臺已服務了全國24個地區的教育機構,總共接入近400家教育機構。此外,光大科技通過科技賦能云繳費,打造了智慧出行無感支付、社保云繳費、醫療云、光大社區等多元場景生態系統,截至目前,“光大云繳費”用戶已突破5.6億戶,線上繳費代收項目超1.3萬項,實現有利便民,助力美好數字生活。
三是科技賦能金控集團數字化轉型,助力業務發展。
科技創新是金控集團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光大積極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的新發展理念,抓緊推動金控集團數字化規劃與建設。在金控風險管理領域,全力建設數字化全面風險系統,已形成風險管理、內控合規、管理交易、審計管理四大功能模塊,涵蓋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等主要風險領域,構建起事前、事中、事后三道防線,有助于多法人主體的綜合風險識別,累計服務資產規模超萬億。在綜合金融領域,通過科技賦能支持多渠道、多產品、多元化的金控綜合金融服務,實現“一個客戶、多個產品”交叉銷售。在賦能光大內部的同時,相關平臺和產品還積極賦能多家外部客戶伙伴,實現開放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在積極做好業務創新的同時,光大集團還持續加大數字人才建設,成立“數字化協同實驗室”和“大數據追光實驗室”,加快專業技術人才和業技復合型人才培養,實現以人為本,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結語
展望未來,光大集團將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積極發揮綜合金融、產融結合的服務優勢。一方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通過積極賦能內外部生態連接,助力數字化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積極融入國家數字經濟建設,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為中國光大集團信息科技部總經理兼光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